联系我们
电话:
邮箱:
地址:
020-85270165
hantongb@126.com
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平云路163号广电平云广场A塔7层
汉通内刊
第四版›如何引爆网络营销
作者:本站编辑 时间:2016-10-20 16:17:13 点击: 关闭 复制 打印

如何引爆网络营销

□文\陈乃法

 营销到底是什么? 

在讨论网络营销之前,我来分析一下,什么是营销。

在我看来,“销”就是销售,而“营”是什么?营造,营造有利的形势,如果您的目标是促成销售,那营销就是营造有利于促成销售的形势;如果您的目标是品牌曝光,那营销就是促成有利于品牌传播的声势。

那要怎样实现?这就需要策划和方案。策划,方案和营销的关系是三位一体的,互不可分的。营销的最高境界,就是把小众的需求变成大众化的需求,把平淡的事物化腐朽为神奇,在这一过程中升华了顾客的情感,乃至信仰高度。通过下面我们这个案例,钻石是如何从小众化的需求,升级为信仰的。

把时钟拨回到146年前的南非,当时戴比尔斯兄弟在南非某处发现了一个大型钻原矿。他们第一时间遣散了数千名工人,同时封锁消息。利用信息不透明,人为制造了钻石稀缺性,保证高利润。紧接着,他们做了第二件事情:价值锚定。钻石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并不知道它值多少钱,但是当你看到它摆在爱马仕和 LV 的中间,包装奢华,我们潜意识会认为这是同等价值的东西。戴比尔斯的钻石,只出售给伦敦的极少数买家,由此在用户心中建立昂贵奢侈的印象。然后,他们启动全球范围的舆论造势。巴黎、柏林、洛杉矶、东京的时装秀、发布会、颁奖典礼上,明星带着戴比尔斯赞助的钻石首饰红地毯走秀,第二天媒体铺天盖地都是关于这方面的话题。通过舆论造势,进一步确立钻石的价值。最后,通过以上几十年铺垫,戴比尔斯让钻石成功地与婚姻和爱情发生关联:钻石恒久远,一颗永流传。这个连接一旦形成,产生了近乎宗教信仰般根深蒂固的观念。时至今日,在中国,有 70%的新婚夫妇必买一颗钻戒,交换钻戒已经成为婚礼必不可少的环节。

营销的正确步骤是什么?

1. 掌握”受众”的心理。

营销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人,我们统称之为”受众”。第一步就是”受众”的心理洞察。我们在讨论“人”的需求时,首先会想起马斯洛需求理论: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→再往上是安全需求→再往上是社交需求→再往上是尊重的需求→最上面是自我实现的需求。

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提供的分析模型,依然适用于当下。

下面我们用两个案例来分析,“受众”在商业活动中的心理变化,来理解如何分析“受众”的心理活动。

案例一,精明的商家在促销时,往往发行优惠券而不是降价来降低商品价格,达成促销的目标。想一想,为什么商家要这样做,这样做的有什么好处呢?首先,降价容易,涨价难,一旦涨价,顾客心里肯定不满,必然会造成客户流失,所以价格不能随意乱调。其次,降价会打压同行,造成业内价格大战,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。再者,降价影响品牌形象,降低品牌竞争力。 安装二,公司给您发生日补贴,当您满怀喜悦地拆开信封发现只有 2 元钱的时候,您的心里是什么滋味?接着我们切换场景,公司把生日员工拉进一个红包群里发红包,半小时前发了一次红包,这时候您抢到了一个2元钱红包,您的心里又会什么滋味?同样是2元钱,公司正正经经的给你发福利,您可能会认为公司老抠门了,但在红包群里拼手气,抢到2元红包却会让您乐疯。可见同样的东西、同样的价值,在不同时候、不同场景下,它的表现价值是不一样的。

2. 分析”受众”的偏好。

当我们以年龄为界线,去考察不同层次的人群时,就会发现,不同年龄之间有着深深的代沟。现在网络传播的主体是 80 后、90 后和 00 后。根据“艾端网”等提供的行业报告数据显示,90%的 95 后不使用微信的,他们爱玩 qq 空间、贴吧、 a 站 和b 站;同样的,80%的成年人利用微信建立社交。不同的场景,不同的平台,对应到不同的网络人群。

有一个经典的段子,可以说明不同年龄人群的表现行为:

60后他宁可牺牲生命,也不出卖组织:无畏。

70后他害怕牺牲生命,所以出卖组织:无奈。

80后他与其牺牲生命,不如出卖组织:自我。

90后他即使牺牲生命,也要出卖组织:叛逆。

00后他白白牺牲生命,忘记出卖组织:逗逼。

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之间的代沟,有些时候,大到出乎我们的想象,我们可以理解90后的叛逆精神,却怎么也不会明白00后的“逗逼”行为。

《乌合之众——大众心理研究》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,大意是,个性再鲜明的人,一旦进入到群体中,他的个性就被共性所湮灭,群体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,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,情绪化和低智商。当网民聚集到不同的社交平台,潜移默化中,就形成了带有浓厚标签而且壁垒鲜明的社群文化。比如豆瓣社区聚集一群标签为抽烟喝酒但内心善良的姑娘,而微信朋友圈里多是晒娃晒旅行的妈妈,知乎问答聚集了理智守序的知识份子,新浪微博流行各种明星网红……每个社区的群体性格不尽相同,所以,在做文案的时候,为了图省事,发通稿就不会起什么作用了,同一个策略,在贴吧中得到的反馈就和知乎中得到的完全不一样。针对不同的社群,需要策划不同的应对方案,数据导向,差异化分析是网络营销的典型特征。

  1. 放大人性的弱点,制造引爆点。

在所有成功的网络营销案例中,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尽情放大人性的弱点。我们每天接触大量的热点,阅读都是 10 万 +,这些内容包括 “不转不是中国人”、“转发量不到 10 万+中国就完了”、“马化腾的女儿马佳佳明天过生日,转发此条信息可以得到50个 Q 币,我收到了你赶紧试一下吧”……看到这些你是否感叹脑残人士太多?那是因为,中国网民中,受过高等教育的占比太低,我们能一眼看破的事情,在很多人眼中是理所当然的。这些热点都是利用了人性中的愚昧,尽情放大,从而达到传播效应。 热点不一定合理,但一定是合乎逻辑的。因为好色,于是推生了直播和图片网站;因为懒惰,于是推生了电商和送货上门;因为虚荣,于是有了美图秀秀和光影魔手;因为妒嫉,于是有了饥饿营销……

那么,制造引爆点有什么标准吗?

经过,总结,我们让为主要有三点:1 可参与感 2 名人效应 3 可衡量的标准。

我们回头看看曾经潮爆全球的冰桶挑战,站在摄影机前淋上一桶冰水,把人人皆可做到的行为称之为挑战,跟本就没有难度,因此有广泛的传播基础。其次是,名人效应,由于最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IT大咖们,如比尔盖茨之类的名人开始的,加上它病毒式的裂变效应,完成挑战后点名让另一人挑战,短短几天时间里迅速从IT行业蔓延至全球。 什么是可衡量标准?回到今年,年初微博上流传的A4腰风潮,A4 纸是大家都有的,概念不需要普及;还有去年的风潮,反手摸肚脐也是有标准的,标准是你的手能不能反过来把你的肚脐摸到;锁骨架硬币同样是有标准的,硬币放上去不掉下来嘛。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公认的标准。

那引爆的过程又要经历什么样的阶段呢?

在一个营销事件中,大体上要经历四个阶段,预热期,启动阶段,爆炸阶段,转化。每个阶段都有满足上述中的参与感,权威性和趣味感。传统的营销直接而粗暴,找几家媒体打广告,标题植入品牌,这种方案是无法引发传播的。80%以上的传播死于启动阶段,就是因为这个阶段无法形成自发传播。

要引爆营销事件,自发的传播是前提,在这个前提的驱动下,不需要过多外力干预,它都能够保证传播的力度。我们自以为很重要的东西,”受众”不一定会理睬,事实上只有满足几种条件的东西才会得到自我传播。第一种,利益诱导,转发送 iPhone,肯定会有人转,但利益诱导产生的忠诚度也是最低的。第二种,跟自我切身利益相关的,比如各种防骗指南,我们肯定会转给亲朋好友看。第三种,可以为我所用的,比如我们会转发一些行业内的分析报告,因为它对我们有用。第四种是能引起情感共鸣的,比如八十多岁拾荒老人,有一天将他攒的 800 多块钱捐给灾区;一条流浪狗,在地震的时候救出了它的主人,我们会转,我们内心感动了;“分答”app里很多人花一块钱偷听王思聪的语音,因为窥探欲。

通过上面的分析,亲爱的读者您一定会有所启发,例如,典当行在运营公众号时,利用人性中的贪婪,您可以在前期以 “关注公众号并转发给3位好友,您就有机会得到50元红包”这种方式来迅速提高公众号的关注度,达成传播的目标。好好的开发利用人性的“七宗罪”吧,聪明如您,一定有更多更绝的营销妙招。

 
Copyright @2011   汉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 京ICP备56880909号
电话:020-85270165    传真:020-85270165